博鱼boyu体育城市更新大会│郑时龄院士:城市更新是理想、艺术、价值体现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4-12-13 23:40:01    浏览:

[返回]

  boyu体育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时龄,是同济大学教授、法国建筑科学院院士、美国建筑师学会荣誉资深会员,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同济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建筑学会理事长,现任上海市城市更新专家委员会主任、上海市历史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专家委员会主任等。

  师从罗小未、冯纪忠、陈从周等名家,他兼顾了建筑的技术性、艺术性、人文科学性。将深厚的专业素养与博远的人文底蕴倾注于上海城市风貌特色、空间更新中,主持南京路步行街城市设计等50多项工程的设计,参与了黄浦江两岸城市设计等项目的评审、策划和咨询工作,触摸蕴藏于风貌之下的文化底色。长期从事建筑理论研究、建筑教学和建筑创作,著有《建筑理性论》《建筑批评学》《上海近代建筑风格》《建筑与艺术》等。

  12月10日,“文化即城市-2024澎湃城市更新大会”在上海张园举行,郑时龄出席院士讲坛,发表《城市更新与城市文化》主旨演讲。

  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它能忠实地复制自己,以保持生物的基本特征;在繁衍后代上,它能够突变和变异。

  郑时龄院士表示,城市空间的文化基因,塑造了城市的历史、社会风尚、生活方式和空间品质。

  “城市总是多元的、多样化的,城市是在历史中形成的,持续在新陈代谢,总是处在更新过程中。这样一个过程虽然看上去并不壮观,却是涓涓溪流汇成的大江大海。那些让我们永远仰慕的城市空间是生活和工作的场所,适合人们驻足和交往的空间,与文化、社会融合的空间,是有着创造性的空间。”

  城市更新可能是润物细无声的微更新,也可能是大刀阔斧的翻新,核心是为什么更新,更新的目的和方向是什么。

  郑时龄院士表示,城市更新涉及物质性的更新和非物质性的更新,也有市民的素质和理念、生活方式的更新。城市更新有不同的规模和时间的延续,或者是累积添加的城市新开发区域,大型的建设项目,或者是新的城市元素取代已经存在的元素,将消极的城市空间转换为积极的公共空间。城市更新也包括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活化利用,城市生态修复和可持续发展等。

  世纪之初,郑时龄院士应邀担任世博会主题演绎总策划师等职务,用长达十年的时间参与上海世博会策划与主题顾问,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有着深刻解读。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时候,我们经常引用两句话,一句是哲学家说的,‘一切伟大的文化都是城市文化’,还有一句是建筑师说的,‘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

  由伦敦市长办公室发起的关于城市文化和未来发展的全球性倡议《世界城市文化报告2012》指出:“世界城市在文化方面的重要性,与它们在金融和贸易方面的重要性等同。”援引英国社会学家迈克·费瑟斯通在《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中的观点,郑时龄院士表示,城市总是有自己的文化,它们创造了别具一格的文化产品、人文景观、建筑及独特的生活方式。甚至我们可以带着文化主义的腔调说,城市中的那些空间构形、建筑物的布局设计,本身恰恰是具体文化符号的表现。

  巴黎奥运会给郑时龄院士留下深刻印象,他表示,这样一个城市,其实是受政治、经济、宗教、战争、灾害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城市也在持续不断地拼贴修复,也造就了自己的自身文化基因。

  从建筑学家的角度出发,郑时龄院士表示,建筑是城市文化的核心之一,集中表现了城市的价值取向和文化追求。从城市的细节可以理解每座城市的价值取向和城市文化,它表现出人们是否热爱自己的城市,希望自己的城市成为什么样的城市。

  “文化是创造财富最重要的载体,也是全面物质化的最后一道屏障。对于在上海的发展当中,传承与发展城市文化内涵,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成为体现城市竞争力的核心资源,大力弘扬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筑就城市文化之魂。”

  联合国城市可持续发展圈层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素归结为:生态、文化、政治、经济4个方面。

  演讲现场,郑时龄院士以生态、文化、政治、经济4个象限展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圈层,并指出,文化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城市生态的组成要素。城市生态包括城市的自然环境生态,包括绿化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废弃物处理、污染治理等,是人和城市的生存状态,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文化是城市的社会人文生态环境、创新环境和经济环境,涉及人与社会的关系。

  与生态息息相关的文化,同样涉及多样性问题。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发表《21世纪议程》,首次提出“文化多样性”(cultural diversity)的概念,扩展了“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的范畴。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文化多样性对于人类社会就如同生物多样性对于生物界,是必不可少的构成因素。

  2014年出版的《城市图册》,提出13种类型的城市。即:历史城市、网络城市、首都城市、工业城市、理性城市、全球城市、庆典城市、巨型城市、速成城市、国际城市、创意城市、绿色城市、智慧城市。郑时龄院士指出,纽约、伦敦占到其中6项,说明它们的文化多样性是非常丰富的,而上海只占到了1项,现在还在发展,以后可能会调整。从中可以看到,一个城市的文化多样性跟城市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纽约、伦敦在总规编制过程中都把文化多样性作为考察标准。

  “上海在2015年城市空间艺术季提出了城市更新的理念,当初主要是微更新、社区生活圈、公共空间、公共艺术,是润物细无声的,现在开始是大规模的,特别是2019年‘人民城市’理念提出后。”

  郑时龄院士总结了城市更新包括的主要方面,比如适应总体发展目标的更新、城市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重构更新、大事件更新、工业区更新、港区和滨水区更新、历史城区保护与更新、新建筑以及旧建筑的适应性更新、交通体系和市政设施的更新、公共空间和公共艺术、15分钟生活圈和微更新等。

  通过回顾上海城市发展的四个阶段(近代上海、计划经济的上海、改革开放的上海、卓越的人民城市),郑时龄院士指出,按照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的发展目标,上海的城市发展亟待从扩张型增长转变为内涵型发展,有机更新,创新发展,成为推进上海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城市更新是动态的更新,既涉及物质性的更新,也涉及非物质性的更新。是城市结构和城市空间的更新、建筑的更新、城市环境和道路的更新,将消极的城市空间转换为积极的城市空间,更重要的是思想和生活方式、城市管理模式的更新。”

  城市更新是实现城市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需要有理想,怀有对未来的憧憬和激情。因此,城市更新也是理想、艺术和价值的体现。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前秘书长莫里斯·斯特朗曾经说,受过良好教育的公众对于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所有影响环境的行为最终来自个人。

  郑时龄院士指出,市民的素质和理念、社会风尚和生活方式的更新也是需要考虑的,这就是文化的因素。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