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鱼boyu体育沿着汉江看十堰 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4-12-16 11:10:23    浏览:

[返回]

  博鱼sports湖北十堰,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在高中低全方位生态治理与地水空多维度水质管护的不懈征程中,历经十载,收获颇丰。绿水荡漾、青山锦绣、草木葱郁,这无疑是最直观的成果。更为重要的是,习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在这里得到生动展现。

  由绿水青山转化而来的金山银山,让320万十堰人民不仅目睹了生态之变,更从中得到巨大实惠。

  “禁行区域,尽快离开”在湖北省丹江口市浪河镇一处国控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附近,灵敏的监测系统发现有人靠近,及时通过广播发出劝退警告。“我们在全市国控、省控水质与空气环境监测点位全部安装了周界预警系统,实现远程监控、预警、分拨、处置、反馈全流程闭环管理,推动事中事后处置向事前预测、预警、预防转变,将环境风险隐患及时消灭在萌芽状态。”十堰市生态环境局环境监测科科长严霞介绍。

  在丹江口水库边的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胡家岭水质自动监测站,设备每4小时就会采样分析一次。监测结果自动传送到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便于生态环境部门及时了解各重点断面的水质状况。

  记者从十堰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目前全市37个国控、省控水质与空气自动监测站,全部安装了周界预警系统;130家重点涉水涉气企业,全部安装了用电监测监控设施;60个重点管理地表水断面,全部安装了水质自动监测设施十堰在生态环境监管方面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为水质和空气监测装上“智慧大脑”,推进守护“碧水蓝天”工作进入“大数据时代”。

  扩绿增美,筑牢水源区生态屏障。近年来,十堰主动以“保护就是发展”为指引,坚持高规格、高水平、高标准、高质量植树造林,全力实施扩绿增美。明确“三边”(路边、水边、城边)国土绿化美化总体思路,在环丹江口库区、沿江沿河重要生态区位、主要通道沿线开展植绿护水行动,提升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生态功能。

  丰富的“绿水青山”资源,造就了十堰优质的生态环境。2023年,十堰共收获337个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024年以来,全市27个国省控水质考核断面达标率、优良率均为100%,全市水环境质量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此外,十堰在多个方面的生态数据,在全国、全省范围内可圈可点。截至目前,全市林地面积2922.39万亩,森林面积2549.63万亩,均居湖北市州第一;森林覆盖率71.82%,森林蓄积量11865.43万立方米,两项指标居湖北市州第二;自然保护地46个,面积773.25万亩,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1.7%,自然保护地数量及规模均位列湖北第一。

  天然氧吧、原始森林,使得来十堰游玩的客人络绎不绝;绿色无害、有机认证,让十堰的土特产身价倍增;源头好水、森林碳汇,不断提升十堰的“绿色价值”

  绿水青山转化成的金山银山,在百姓眼中最直观的体现是旅游业的繁荣。守护水源带来的优质生态环境,为全市的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深秋夜幕降临,郧阳区柳陂镇龙韵村的“武当不夜城”灯光璀璨,文艺节目接连上演。人流如织,或驻足欣赏,或亲身体验,或品尝烤串啤酒。一年前,这里还是入夜便沉寂的小山村。

  龙韵村是全省首个易地扶贫搬迁形成的村落,2016年始建,2019年开村,安置了柳陂镇24个易地扶贫搬迁村的920户3211名村民。这个“无中生有”的村子里,由当地政府打造、2023年4月30日开街的“武当不夜城”旅游项目,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就成了热门景点。开街3天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2023年吸引游客超200万人次。

  “武当不夜城”为何如此火爆?关键在于龙韵村独特的地理与优质的生态环境。龙韵村与柳陂新集镇相连,不远处是悠悠汉江。本地和外地来欣赏汉江美景的游客,都能在此享受到惬意时光。

  外地游客旅游时订不到酒店,深夜向旅游部门求助后被妥善安置在市委党校住宿,这一新闻在今年国庆节假期登上各大新闻网站头条。而这一新闻的发生地,正是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核心水源地丹江口市。在这里,人们可以体验风景如画的丹江口环库公路、欣赏雄伟的丹江口大坝。今年国庆节假期,丹江口市接待游客近40万人次,接待量接近该市40.6万的总人口。丹江口市的绿水青山,正逐步转化为金山银山。

  靠丹江口环库公路兴起的风之谷家庭农场,位于丹江口市三官殿办事处高家沟村。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前,这里交通闭塞。2015年,“中国最美山水公路”丹江口环库公路建成通车,高家沟村被串连其中。这个默默无闻的偏远村由此走到台前,优质环境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也让罗贤锋夫妇从400公里外的武汉定居于此。

  罗贤锋是丹江口环库公路沿线景观带设计者之一,工程完工后他没回武汉,而是把妻子喻静接过来。优质生态和秀丽风景,让出生于荆州的喻静也钟情于此。夫妻俩从高家沟村流转山坡土地,打造了风之谷家庭农场。距离风之谷家庭农场几分钟车程的“碧水连天”环库公路观景台,就是罗贤锋设计的。

  2023年,十堰接待游客1.2亿人次、旅游总收入1156.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4%、22.1%。全市 A级景区数量达到96家,位居湖北第一。

  在十堰这座山水之城,92%的国土面积为山地,却拥有2489条河流,小流域面积占比达97%,这些水流都汇入丹江口水库。经过十年齐心协力、全域共治的努力,十堰生态建设成绩显著。

  一手抓保护,一手促发展。经过十年的探索,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良性转化模式在十堰已然成形。

  近年来,十堰市因地制宜探索“两山”转化路径,持续推动生态价值转化,让百姓在“两山”转化实践中受益。

  存入资源,取出收益,让沉睡的资源结出“金果”。倘若在早春时节漫步于丹江口市习家店镇杏花村,爆满的游客会让你感到不可思议。这个游客如织的村级景点,竟是由一处废弃房屋和荒山转变而来。

  2021年底,杏花村将闲置已久的老村部和一片50余亩的集体土地作为闲置资源,“存入”丹江口市“两山”转化中心。通过第三方机构评估后,丹江口市“两山”转化中心与村委会签订资产存储协议并进行公证,录入资源储蓄系统。双方又引进北京恒观远方公司“隐居乡里”团队,采取“市两山转化中心+民营企业+镇(村)”共同商议的方式,投资2680万元建成“杏福味道”帐篷酒店。

  2021年,十堰市“两山”转化中心正式成立,全方位展示十堰生态资源、生态环境、“两山”转化模式和转化成果,并实现资产资源登记存储一站式办理。

  2024年3月,全省首个“两山”资源转化平台建设运行市级地方标准《十堰市“两山”资源转化平台建设和运行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正式发布。《规范》提出标准化运行模式,对“两山”资源转化平台相关专业术语、建设、运行、管理等方面进行规范,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理念,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将生态禀赋转化为竞争优势、发展路径和经济效益。

  过去十年,十堰 GDP由2014年底的1200.8亿元增长至2023年底的2359.03亿元。巨大的增幅之中,由绿水青山转化而来的金山银山功不可没。

搜索